最新刊期

    2025 64 1

      中山大学科技期刊发展史专栏(组稿人:胡建勋)

    • 张冰,詹拔群
      2025, 64(1): 1-27. DOI: 10.13471/j.cnki.acta.snus.ZR20240290
      摘要:本文力图较为完整地展现中山大学100多年的科技期刊出版历史全貌,在明晰中山大学办学源流的基础上将其前身各校的科技期刊出版情况纳入梳理,整理统计出中山大学及其前身各校在正式建校前(1866—1923年)出版科技期刊25种、建校后的民国时期(1924—1948年)出版科技期刊87种,共和国时期(1949—2024年)出版科技期刊60种,共计172种,并对代表性刊物进行简要介绍。中山大学的科技期刊出版以医学类期刊的贡献最为突出,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这些科技期刊从科研学术角度记录了中山大学的学科发展历史,同时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中山大学;科技期刊;出版史;校史   
      58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5560530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7
    • 詹拔群,张冰
      2025, 64(1): 28-39. DOI: 10.13471/j.cnki.acta.snus.ZR20240291
      摘要:本文介绍《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的创刊与源流,分为创刊初期(1955—1966)、首批复刊(1973—1978)、改革开放后(1979—2012)和迈进新时代(2013—2023)四个时间段回顾该刊70年的办刊历程,着重介绍了在各个时期为该刊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中山大学学者及其发表的成果,展现中山大学与该刊在推动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进步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新时代以来,自然科学版致力于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成效。该刊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采取了策划组织大型专题专辑、变更期刊文种为中英文、实施稿件质量提升计划、不断完善数字化出版等重要办刊举措,大力推进国际化高水平科技期刊建设。  
      关键词:科技期刊;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重要作者;数字化出版   
      111
      |
      1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5560493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7

      智能通信专栏(组稿人: 庄宏成)

    • 王昭诚,马可
      2025, 64(1): 40-50. DOI: 10.13471/j.cnki.acta.snus.ZR20240214
      摘要:随着载波频率的不断提高和大规模天线阵列的广泛部署,基于模拟移相器的波束赋形成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的标志性技术之一。此时,波束管理被用于获取和维护基站和用户端具有最大接收功率的最优波束对,以保障可靠的无线通信服务。传统波束管理方法往往依赖于海量搜索。同时,传统数学模型无法全面的、准确刻画非线性的波束的内在关联和高维无线环境特征,因而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波束增益性能。近年来,得益于深度学习强大的自适应拟合能力,深度学习赋能波束管理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深度学习赋能波束管理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首先,阐述了深度学习应用于波束管理的典型场景和潜在优势;随后,从空/时/频域切入,讨论当前深度学习赋能波束管理的主要研究路线和代表性工作;最后,面向更大规模的无线网络、更多元的波束管理功能和更鲁棒的深度学习模型,阐述未来的研究挑战与机遇。  
      关键词:深度学习;波束管理;空域;时域;频域   
      118
      |
      10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865890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7
    • 牛凯,鲁延鹏,董超
      2025, 64(1): 51-60. DOI: 10.13471/j.cnki.acta.snus.ZR20240204
      摘要:通过将语义通信技术引入工业网络,构建了一个面向工业互联网的语义编码传输系统。系统中设计了语义编解码器以提取信源中的语义信息,相对于传统通信系统,基于语义信息的通信有更高的信息压缩效率与更高的符号差错容忍能力。同时引入信源信道联合编解码器,以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的方式将语义信息转化为信道符号传输,进一步提升系统对工业网络通信资源的利用效率。所有编解码器均构建在深度神经网络架构Transformer上,确保了编解码器对语义信息的理解能力及系统的泛化能力。在工业药品生产场景中,对该系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通信方案,该语义编码传输系统在图像重建质量和传输处理速度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且系统对下游任务的性能影响极小,保证了工业生产中如缺陷检测等关键任务的准确性。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数据压缩与传输;语义通信;深度学习   
      72
      |
      7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865860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7
    • 秦晓卫,周子涵,陈力
      2025, 64(1): 61-70. DOI: 10.13471/j.cnki.acta.snus.ZR20240196
      摘要:本文研究不同场景下基于空中计算的多址信道计算(CoMAC)架构的覆盖符号决策算法。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XOR、ADD、MOD三种场景中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多址接入信道下叠加符号的概率密度分布,提出了一种基于先验概率的最优门限判决策略。其次,推导了系统最优门限及对应误码率的理论表达式。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不同信噪比、传感器节点个数及先验概率对于该门限判决方案的鲁棒性和可靠性的影响。与通信计算相分离的传统方案相比,空中计算判决方案具有更好的检测性能,为多址接入信道下的信号识别提供了新的参考方案。  
      关键词:空中计算;多址接入信道;最优门限判决;检测性能   
      64
      |
      4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368388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7
    • 李云,南子煜,姚枝秀,夏士超,鲜永菊
      2025, 64(1): 71-82. DOI: 10.13471/j.cnki.acta.snus.ZR20240181
      摘要:建立了一种有向无环图(DAG,directed acyclic graph)任务卸载和资源优化问题,旨在应用最大可容忍时延等约束实现系统能耗最小化。考虑到网络中计算请求高度动态、完整的系统状态信息难以获取等因素,最后使用多智能体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MADDPG,multi-agent 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算法来探寻最优的策略。相比于现有的任务卸载算法,MADDPG算法能够降低14.2%至40.8%的系统平均能耗,并且本地缓存命中率提高3.7%至4.1%。  
      关键词:移动边缘计算;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计算卸载;资源分配;服务缓存   
      41
      |
      9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865822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7
    • 庄宏成,卢浩宇,钭奕煊,陈曾平,庞高昆
      2025, 64(1): 83-92. DOI: 10.13471/j.cnki.acta.snus.ZR20230029
      摘要:为了解决因障碍物等遮挡导致的覆盖空洞和探测精度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栅格化的智能超表面辅助的通感一体化优化方法。首先,建模了最小化均方位置误差问题,将弱通感区域和RIS可能部署区域栅格化以降低计算难度,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和交替优化算法联合优化智能超表面期望反射角角度和部署位置。最后,引入探测需求因子,建模通感性能联合优化问题,并分析了探测需求因子对系统通感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1)相较于仅优化期望反射角,联合优化智能超表面的期望反射角和部署位置的方案,在平均信噪比仅有略微下降的情况下,可显著降低平均均方位置误差,平均均方位置误差降低10倍左右;(2)不同尺寸大小的智能超表面会对其最佳部署位置有影响;(3)联合优化智能超表面的期望反射角和部署位置提高了探测精度,最大化了通感整体性能。  
      关键词:智能超表面;通感一体化;6G;期望反射角;部署位置   
      36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890934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7

      水生经济动物繁殖与育种学专栏(组稿人:张勇)

    • 王巍,宋海亮,朱华,董颖,东天,胡红霞
      2025, 64(1): 93-105. DOI: 10.13471/j.cnki.acta.snus.ZR20240221
      摘要:鲟鱼是鲟形目鱼类的统称。它们不仅具有重要的进化地位,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鲟鱼新品种选育研究在近几十年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综述了鲟鱼新品种选育的主要方法,包括杂交育种、雌核发育、性逆转诱导、基因编辑、家系选育、基因组选择和细胞水平育种,讨论了各技术的应用现状,在育种上相关研究和取得的重要突破,并结合我们育种实践积累的经验,展望鲟鱼育种和种业的未来发展,为未来的鲟鱼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鲟鱼;育种;新品种   
      28
      |
      6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130827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7
    • 齐鑫,杨欣琳,温海深
      2025, 64(1): 106-115. DOI: 10.13471/j.cnki.acta.snus.ZR20240218
      摘要:卵胎生作为卵生向胎生进化的中间状态,具有子代成活率高的特性。因此,卵胎生许氏平鲉成为我国重要的北方海水养殖对象之一。然而,大量养殖该物种又带来了一些繁殖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比如,网箱养殖的亲鱼出现明显的交配失败,导致其子代出生率极低;妊娠期亲鱼母胎器官发育障碍,导致仔鱼胎死腹中;早产、难产导致的亲鱼、仔鱼大量死亡等。本综述将针对上述问题,分别探讨许氏平鲉交配发生、妊娠维持及分娩启动相关的内分泌调控机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潜在思路,最终实现水产养殖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卵胎生;许氏平鲉;繁殖生理   
      31
      |
      3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130791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7
    • 刘士琰,林嘉琪,李美惠,苏玉芹,李水生,李桂峰,林浩然,张勇
      2025, 64(1): 116-124. DOI: 10.13471/j.cnki.acta.snus.ZR20240215
      摘要:鳜鱼分布在东亚国家,是我国主要养殖淡水鱼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鳜鱼生殖生长遗传基础被逐步揭示。研究人员在鳜鱼中开发了性别染色体分子标记,实现了性别控制育种;开展了细胞工程育种,获得多倍体鱼;进行生长选育和饲料驯化,培育出了多个鳜鱼优良新品种。本文结合自己研究团队的工作,对鳜鱼生殖生长调控机制和良种培育技术进行了总结整理,并讨论了遗传育种方法的应用现状,以期为鳜鱼乃至经济鱼类产业的发展提供方向和目标性思考。  
      关键词:鳜鱼;性别决定;生殖生长;良种培育   
      61
      |
      11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130804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7
    • 杨慧荣,张淑瓶,曾芳,李水生,刘云,杨菁,黄晓声,叶树才
      2025, 64(1): 125-132. DOI: 10.13471/j.cnki.acta.snus.ZR20240199
      摘要:为了快速筛选培育出全雄斑鳢,本研究结合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和三系配套育种技术,开发了全雄斑鳢的育种方法。将健康的七日龄斑鳢幼鱼随机分成3组进行雌化处理,在饲料中分别添加雌二醇(E2)100、300、600 mg/kg,饲养60 d。利用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引物M12、P2鉴定筛选出决定型为XY型斑鳢,将XY型正常雄鱼与XY型伪雌鱼交配,获得的子代分为两组,一组为投喂正常饲料,另一组进行雌激素投喂,利用MX1和MX3引物筛选出YY超雄鱼,最后将YY超雄鱼和正常雌鱼作为亲本交配生产出全雄斑鳢子代。结果显示,600 mg/kg激素浓度组的性逆转率最高,达75%,从508尾经雌激素E2投喂的家系中筛选获得235尾具有XY基因型斑鳢。XY伪雌鱼与正常雄鱼交配获得的子代在2月龄时检测到22尾YY超雄鱼,7月龄时检测到14尾YY超雄鱼,筛选获得YY超雄鱼个体用于生产全雄子代。本研究方法显著提高了全雄化斑鳢育种效率,缩短了育种周期,展现出巨大的经济潜力和应用价值,为其他鱼类开展性别特别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借鉴或参考。  
      关键词:斑鳢;生长二态性;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全雄育种   
      30
      |
      3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130758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7
    • 戴生飞,孙丽娜,周林燕,王德寿,李明辉
      2025, 64(1): 133-146. DOI: 10.13471/j.cnki.acta.snus.ZR20240236
      摘要:鱼类性别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具体表现为天然性逆转、原发性逆转和次发性逆转。近年来,一系列研究都证明鱼类性别可塑性与雌激素密切相关。一旦阻断性腺雌激素的合成,无论是未分化还是已分化卵巢都将性逆转为精巢。鱼类的性别决定通路基因缺失诱导的性逆转也与雌激素相关。重要的是,发现生殖细胞的可塑性依赖于foxl3和dmrt1的同时存在,缺失其中一个都不能通过改变雌激素水平从而诱导性逆转。因此,foxl3和dmrt1是生殖细胞响应雌激素的关键基因。另外,表观遗传调控基因kdm6bb通过选择性剪接介导温度诱导的性逆转。这些研究增进了我们对鱼类性别可塑性分子机制的认识。  
      关键词:雌激素;性别可塑性;生殖细胞;体细胞;鱼类   
      50
      |
      17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813811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7
    • 周智愚,邓银生,张金枫,梁程锦,吴小易
      2025, 64(1): 147-157. DOI: 10.13471/j.cnki.acta.snus.ZR20240242
      摘要:本文旨在探究饲料不同磷(P)水平对虎龙杂交斑生长、骨矿化及肝脏、血液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计了7组以干物质计,其等能(以每100 g计)、等蛋白、等脂分别为1 421.2 kJ、47%、8%的实验饲料,饲料中磷的实测值分别为1.05%、1.10%、1.20%、1.37%、1.52%、1.59%和1.70%,相应缩写为P1.05、P1.10、P1.20、P1.37、P1.52、P1.59及P1.70,每组3个平行。实验鱼[初始体质量(12.14 ± 0.05) g]每日表观饱食投喂两次(8:00和16:30),养殖周期为6周。分析结果显示,P1.05组体质量增长率(WG)、特定生长率(SGR)和肥满度(CF)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1),蛋白质增长值(PPV)在P1.05和P1.10组高于其他实验组,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料磷水平升高,P1.05组血浆及肝脏碱性磷酸酶(ALP)、甘油三酯(TG)含量高于其他实验组,而全鱼灰分以及血浆、肝脏总胆固醇(TC)含量呈现相反趋势。P1.05组血浆钙(Ca)含量在各实验组中最高,而磷含量最低,脊椎骨Ca、P含量在P1.05组均低于其他实验组。P1.05组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w=1.05%饲料磷水平已满足虎龙杂交斑幼鱼生长的需要,过高磷水平则会导致实验鱼生长下降。  
      关键词:虎龙杂交斑;饲料磷水平;生长;骨矿化   
      27
      |
      2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130847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7
    • 卞超,张新辉,张凯,魏汉银,何哲,文正勇,黄玉,石琼
      2025, 64(1): 158-171. DOI: 10.13471/j.cnki.acta.snus.ZR20240157
      摘要:褪黑素是一种小分子神经递质,主要在脊椎动物的松果腺中合成与分泌,到达机体各部位来参与调控生物节律、生殖、生长与发育等生理过程。在鱼类中,松果腺是一个复合体,主要由类光感细胞构成,具有感光与内分泌双重功能。褪黑素的生物合成从色氨酸开始,涉及色氨酸羟化酶(TPH)、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AAAD)、芳香烷胺-N-乙酰转移酶(AANAT)和乙酰色胺甲基转移酶(ASMT)。前期,我们通过对众多脊椎动物开展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发现这4个褪黑素合成酶系编码基因的系统进化与脊椎动物的物种进化基本一致,表明这些基因(同褪黑素一样)都很保守。有意思的是,在鱼类中各催化酶基因拷贝数出现显著增加,但四倍体与二倍体鱼中的拷贝数并不一定是2∶1,这是因为鱼类基因组复制后存在部分基因丢失的现象。此外,在大多数鱼类基因组中还鉴定到一些新基因,譬如aaad-like和asmt-like,可能拥有新的功能;有的催化酶基因缺失、出现移码突变或假基因化,可提升物种对特殊生境(诸如洞穴或深海)的生存适应性。本综述主要以我们团队近十年来的相关工作为主线,综合简介鱼类褪黑素合成酶系编码基因的系统进化与生理功能,以期深入理解褪黑素对鱼类生殖内分泌活动的影响,为进一步促进鱼类性腺发育、人工繁殖和分子育种等提供指导和支撑。  
      关键词:褪黑素;褪黑素合成酶;系统进化;生理功能;适应机制   
      27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691132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7
    • 黄春艳,陈华谱,郭煜文,王岩,杨浩,李广丽
      2025, 64(1): 172-181. DOI: 10.13471/j.cnki.acta.snus.ZR20240224
      摘要:促性腺激素(GtH,gonadotropin hormone)是垂体合成和分泌的一类重要糖蛋白激素,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sh,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和促黄体生成素(Lh,luteinizing hormone),在促进性腺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成功克隆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fshβ和lhβ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open reading frame)序列,fshβ ORF长度为363 bp,lhβ ORF长度为447 bp。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发现fshβ和lhβ基因在卵形鲳鲹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hypothalamus-pituitary-gonadal axis)显著表达,在垂体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下丘脑和性腺。此外,通过体外实验评估17β-雌二醇(E2,17β-estradiol)对卵形鲳鲹垂体组织中fshβ和lhβ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10 μmol/L E2处理6 h后,GtH β亚基基因的表达被极显著抑制。最后,使用雌激素受体(ER,estrogen receptor)拮抗剂体外孵育卵形鲳鲹垂体组织,发现广谱性拮抗剂Fulvestrant、ERβ拮抗剂Cyclofenil和ERα拮抗剂MPP(MPP dihydrochloride)均能够消除E2对GtH β亚基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E2对卵形鲳鲹GtH的分泌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为卵形鲳鲹生殖调控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关键词: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促性腺激素(GtH);雌激素受体(ER);17β-雌二醇(E2)   
      17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5560736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7

      城市绿色空间与社会福祉专栏(组稿人:朱战强)

    • 朱战强,李欢
      2025, 64(1): 182-194. DOI: 10.13471/j.cnki.acta.snus.ZR20240239
      摘要:中国城镇化迈入人口城镇化的“下半场”,多感官下的居民景观感知与规划设计是近年空间感知分析与规划设计的热点。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视觉、听觉单一感官分析或双重感官分析,存在着对嗅觉、触觉等感官缺乏关注,以及对多感官结合分析关注很少的理论不足。本文以多感官感知为视角,以广州市滨江公共空间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自然、人类/人类活动、人造/机械”3 种景观要素及33 个景观因素,通过构建感知增长率指数,对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4种感官下的不同类型滨江空间的居民景观感知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景观要素下4种感官的感知相对敏感度不同,自然景观中嗅觉敏感,人类活动景观中听觉敏感,人造景观中触觉敏感。相对视觉和触觉而言,听觉和嗅觉下居民景观感知需求更容易被忽视。居民对自然声音和自然气味的景观要素感知期待仍需加强,而人类活动声和机械气味则不受欢迎。多感官下的景观要素感知特征在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下存在差异,广场和桥下/码头是重点改造空间,需特别关注避免电子设备声和交通噪声的干扰。最后形成了各滨江空间相应的感知设计指引。本文提出,集成多感官的居民景观感知分析可为城市滨江空间规划和设计提供实质性的参考。  
      关键词:多感官感知;滨江空间;景观要素;偏好;广州市   
      18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847084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7
    • 刘晔,叶柏麟,吴景豪
      2025, 64(1): 195-206. DOI: 10.13471/j.cnki.acta.snus.ZR20240121
      摘要:加快推进城市公园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抓手。既有研究大多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分析城市居民的公园访问行为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和科学性有限。手机信令数据具有大样本、覆盖范围广、信息被动提供和动态实时性强等优点。利用手机信令数据精准刻画城市居民的公园访问行为,有助于开展城市公园的布局优化与品质提升工作。基于个体尺度的手机信令数据,本研究试图揭示广州市居民公园访问行为的空间分异特征并识别其影响因素,尤其关注城区居民和郊区居民的差别。结果表明:(1)城区居民的公园访问频率、公园访问时长和公园访问强度均高于郊区居民,前者的公园平均访问距离低于后者;(2)公园访问频率、公园访问强度、公园平均逗留时间和公园平均访问距离呈现高值集聚区/低值集聚区在城区连片分布,在郊区零星分布的空间特征;(3)公园访问行为受性别、年龄、时空约束性、社会经济地位、公园可达性、社区出行便利性和出行适宜性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本研究为相关政府部门精准开展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城市公园;公园访问行为;空间分异;手机信令数据;广州   
      56
      |
      11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752347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7
    • 罗玮菁,袁媛,王琳婷,吴丽娟
      2025, 64(1): 207-217. DOI: 10.13471/j.cnki.acta.snus.ZR20240187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倍增以及城市生活高速运转,高校在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大量研究证实蓝绿空间具有多重健康效益。作为一种日常疗愈景观,蓝绿空间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自然处方”和环境资产。本研究基于视觉景观感知理论,采用虚拟现实眼动追踪实验,收集51名高校在校学生的眼动行为和情绪数据,探究滨水空间视觉特征对高校在校学生注意力分配和情绪反应的作用。结果显示:公共活动型水岸引起的注视行为和愉悦情绪显著更多,不同观赏视角之间滨水空间感知的瞳孔反应和愉悦情绪存在差异。不同水平植被密度、植被结构层次和水面可视度对注意力和情绪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且在不同空间类型和观赏视角下显示出异质性特征,即滨水空间属性之间具有交互作用。研究有助于丰富蓝绿空间人地感知理论的实验性循证探索和差异化研究,结论可为人本尺度下滨水空间精细化场所营造提供参考,以期为我国青年友好滨水空间建设提供实证支撑。  
      关键词:滨水空间;注意力;情绪;眼动实验;青年友好   
      40
      |
      11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847109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7
    • 叶俊宏,刘珍环,杨帆,魏莱,周义
      2025, 64(1): 218-227. DOI: 10.13471/j.cnki.acta.snus.ZR20240128
      摘要:鸟类是反映城市生境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指标,城市鸟类多样性分布格局模拟与预测是当前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重点关注的难题。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过程,景观变化显著,给城市生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为解析城市鸟类多样性与城市生境之间的空间关联机制,构建“单物种分布预测-物种多样性聚类-多样性的影响归因”的空间综合途径,开展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留鸟空间格局与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87种留鸟构成的多样性与适宜性具有高度的城-乡梯度分布模式;将留鸟的空间适宜性聚类可分为8类,总体上留鸟的中高适宜区占比小于30%。2)结构方程模型的解析可以发现,人类活动显著地正向影响了鸟类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影响系数介于0.28~1.94;而植被、气候、地形的正向或负向效应差异明显。研究可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控鸟类多样性的生境影响因素,开展城市生态建设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城市生物多样性;鸟类;MaxEnt模型;结构方程模型   
      159
      |
      14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752371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7
    • 齐兰兰,周素红,张琳,刘明杨
      2025, 64(1): 228-237. DOI: 10.13471/j.cnki.acta.snus.ZR20240244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城市绿色公共空间,尤其是公园广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性别差异以及手机娱乐时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基于对广州市472名中学生问卷收集的数据,包括居住地、学校周边、工作日和休息日活动路径空间4种不同地理背景,建立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绿色空间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居住地周围影响最大,其次是工作日活动路径、再次是休息日活动路径,学校周围影响最小。绿色空间对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健康效应在不同的地理背景下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男生在居住地周围和工作日活动路径的心理健康效应高于女生,而对女生在休息日活动空间路径的效应高于男生。手机娱乐时间的增加会抑制绿色空间的心理健康效应,对女生在居住地周围的抑制效应高于男生,对男生在休息日活动路径的抑制效应高于女生。建议可以从增加绿色空间、限制手机娱乐时间以及考虑性别敏感的干预措施3个维度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关键词:绿色空间;公园广场;心理健康;青少年;手机娱乐时间   
      21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5024529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7

      高超声速飞行(组稿人: 姚清河)

    • 田立丰,付双旭
      2025, 64(1): 238-249. DOI: 10.13471/j.cnki.acta.snus.ZR20240182
      摘要:相较于传统的光学流动可视化技术,聚焦纹影技术能对非聚焦区域的流场信息进行模糊化处理,从而反映窄景深内的流场信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抗干扰能力强、无需播撒示踪粒子、低成本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聚焦纹影十分适用于高速流场的流动显示和流场测量。本文在对聚焦纹影系统成像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的基础上,以传统聚焦纹影在格栅对准和非定常流动多平面测量方面面临的挑战为出发点,总结了聚焦纹影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并进一步展望了聚焦纹影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聚焦纹影;流动显示;流场成像   
      32
      |
      9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369528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7
    • 徐春光,张源耕
      2025, 64(1): 250-256. DOI: 10.13471/j.cnki.acta.snus.ZR20240173
      摘要:以钝锥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热化学非平衡计算方法并结合可压缩 N-S方程、SST k-ω湍流模型,对钝锥模型肩部台阶喷流和头部逆向喷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考虑不同喷流压强、喷口位置和数量等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主动式气膜冷却对等离子体鞘套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超声速飞行器采用主动式气膜冷却技术时,喷口的数量、位置及喷流压强对等离子体密度均具有显著的影响。肩部的切向喷流可有效抑制模型壁面附近的等离子体密度,进而可能对高频电磁波的传输和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CS)产生影响。头部逆向喷流可显著改变等离子体的分布情况,不同的逆向喷流参数配置会导致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高超声速飞行器;等离子体鞘套;主动式气膜冷却;热化学非平衡;双温模型   
      38
      |
      3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5666734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7
    • 田立丰,杨东霖,黄开诱
      2025, 64(1): 257-264. DOI: 10.13471/j.cnki.acta.snus.ZR20240183
      摘要: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光学方法和理论,对超声速飞行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获取不同飞行高度和攻角下光学窗口上方流场的密度分布,根据Gladstone-Dale关系得到光学窗口上方的折射率场,利用光线追迹法计算流场光程差分布情况。对流场光程差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气动光学效应逐渐减弱;随着攻角的增大,气动光学效应逐渐增强。  
      关键词:气动光学;飞行高度;攻角;光程差   
      83
      |
      11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691234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7
    • 姚清河,王思淼,杨耿超,白欣彤,李明洋,王昱森
      2025, 64(1): 265-274. DOI: 10.13471/j.cnki.acta.snus.ZR20240077
      摘要:基于康达效应设计了一种高速气流推力矢量喷管,利用其对流体的偏转作用实现主流方向控制。喷管由主通道以及外侧八个独立气室和出口处的康达壁面组成,可通过气室外部的开合情况来实现八个偏转方向的控制。本文对所设计的高速气流推力矢量喷管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了主流速度、气室开合情况及康达壁面曲率三个参数对主流偏转效果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主流速度在50 ~160 m/s时,不同的开合组合的偏转效果有较为显著的差异。(2)气室打开数量为奇数时,偏转效果优于偶数。只有一个气室开口时,偏转效果最优。(3)计算得到三维喷管最优康达壁面的曲率是55.26。本文设计的高速气流推力矢量喷管能够达到较好的偏转控制效果,最大偏转角度可达到85.91°。  
      关键词:康达效应;高速气流;推力矢量喷管;气流偏转   
      52
      |
      8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5382034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7
    0